安徽6岁女童患肾结石医生提醒家长千万

肾结石主要是由长期生活习惯引起,一般都发生在成人身上。近日,安医大二附院就收治了一名年仅6岁的肾结石患儿遥遥(化名)。据查阅资料,遥遥是目前我省年龄最小的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儿。

惊呆6岁孩子得肾结石

遥遥家住池州,小姑娘活泼可爱,一直很健康。一个多月前,遥遥突然哭着喊肚子疼,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孩子疼得在地上打滚。遥遥的父母见状,医院就诊,B超检查结果让他们吓了一跳——左肾多发性结石!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肾结石?遥遥的父母有些无法理解,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他们带着孩子来到合肥。在安医大二附院,CT检查发现,遥遥的左肾有一颗1.1厘米×0.8厘米结石,还有左肾积水症状。

“6岁孩子的肾脏正常只有3厘米×4厘米×5厘米大小,相对来说,这个小女孩的肾结石已经算很大了,并出现了肾积水,如果再不治,结石在肾脏里活动很容易损伤肾脏功能。”据该院泌尿外科主任于德新教授介绍,尽管孩子年龄小,手术难度大,但从各方面权衡,还是决定尽快实施取石手术。

手术很顺利,术后复查显示结石已经全部取净,遥遥目前正在住院休养,近日将痊愈出院。

提醒家长别给孩子乱补钙

年仅6岁的孩子怎么会患上肾结石?对此,于德新主任表示,儿童肾结石形成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先天性尿管畸形、代谢等因素有关。儿童肾结石的患病率比较低,且多见于非母乳喂养的儿童身上。

因此,预防儿童肾结石,科学喂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父母不仅应尽量以母乳进行喂养,而且不应该过多给孩子补钙。现在许多父母以为给孩子补钙要多多益善、越早越好。事实上,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补充过量,就必须通过肾脏代谢,反而增加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一般儿童肾结石会出现腹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血屎、食纳差等症状,家长一旦发现,应医院的专业科室进行规范诊治。

此外,眼下正值盛夏,夏季是结石的高发期。专家提醒:高温下,人体很容易因排汗而缺失水分,使得尿液的结晶也更容易沉积下来,形成结石。所以,无论是成人或儿童,都应多多补水,定时饮水,而不是等到口干舌燥时才进行补水。

哪些吃法会“制造”肾结石?

1.盲目限钙

限制钙摄取并不能预防结石形成,因为钙在肠道与草酸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随粪便排出,可降低尿液中草酸的排出量,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

对策:每日钙摄入量宜为~毫克。可以选择一些钙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奶类及乳制品、虾皮、小鱼干等。

2.超量补充维生素C

摄入大剂量维生素C,可增加正常人尿草酸的排泄。长期服用过量维生素C补充剂,可能会导致草酸钙结石。

对策: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宜为毫克,可从新鲜蔬果中获得。维生素等营养素,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过量或不合理补充,将适得其反。

3.镁摄入量不足

缺乏镁,会增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风险;适当补充镁,可降低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风险。

对策:多摄入紫菜、小米、玉米、冬菜、苋菜、辣椒、蘑菇、杨桃、桂圆、核桃仁等镁含量高的食物,以防结石形成。

4.维生素A摄入不足

因维生素A是维持尿道内膜健康所必要的物质,有助于阻碍结石复发。若缺乏维生素A,会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

对策: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平时可适当进食胡萝卜、绿花椰菜、洋香瓜、番瓜、牛肝等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但是,补充维生素A不能过量,否则会出现中毒。服用补充剂前最好请教医生。

5.过多摄入维生素D

过多摄入维生素D,能产生过量维生素D3,促进肠内钙吸收,引起高钙尿的发生,增加了肾结石发生的风险。

对策:成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宜为10~15毫微克。除了海鱼外,膳食中含有大量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需要注意的是,额外补充维生素D制剂容易引起过量。易罹患肾结石的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

预防肾结石要做到5点

值得一提的是,预防肾结石发生,除了调整食谱,阻止食物“制造”肾结石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改变单一的饮食方式,注意饮食搭配,进食适量。吃晚餐不要太晚,也不要太饱。

②保证每日至少摄入毫升水,晚间也要饮一定量的水,有利于防止肾结石的形成。

③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憋尿,远离烟酒。

④治疗相关疾病。

⑤保持良好心情,积极参加有氧运动,让机体充满活力。

(来源:万家热线市场星报)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家最好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ueshuizu.net/sjsby/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