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说:meiyubingying是我们肿瘤科一位优秀的女医生,别看她身材纤弱、说话轻声细语,可做事干净利落,写文章更是如行云流水。这次她把自己的一次“姨妈痛遇上尿石症”的亲身经历,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以期对我们每个人遇到类似情况时有所借鉴。该文写的生动、诙谐、风趣,整个过程描绘的栩栩如生,阅读中,仿佛让读者也经历了一番疼痛的折磨和对疾病诊断抽丝剥茧般的思考。
好文不独享,特推荐给大家,不用谢我,因为我叫雷锋。
??文中手绘图均为作者亲自手绘??
(封面图来自于网络,特此致谢)
早上去上班时还神气活现的我,在交完班后就蔫了。肚子疼,想小便,还想大便———嗯,原谅我这么直接,毕竟昨天才来的大姨妈,昨天上午刚经历过痛经,所以,当再次出现这种下腹坠胀痛,伴尿道刺激征和肛门刺激征时,我很自觉地用频繁上厕所来应对。
这是我第二胎产后第二次来大姨妈,从月经来潮没几年就一直持续出现的痛经,在我生完大宝后仍然存在,所以当现在生完二宝再次痛经时,我已经很习惯了,十几年的老亲戚,熟门熟路啊。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有点不对劲了,平时都能坐的笔直的我,现在居然只能弯腰弓背毫无形象地坐着,可是愈来愈明显的腰部酸胀、下腹坠胀感让我实在是连坐着都支撑不住,赶紧拿了水杯准备多灌点热水喝喝。W姐姐也在加水,看到我,顺手再给了我一包红糖。昨天来经时也痛经的,W姐姐给了我一包红糖喝了后好多了,所以我很感激地接过,泡在水里喝了。
十分钟过去了,疼痛没有任何缓解,反而有点加重,而且很想小便,于是去上厕所,只有不多的一点点。嗯,应该是还没吸收过滤完全吧,我安慰自己。但疼痛让自己根本坐不住,更别想开医嘱、写病历之类的事情了。于是去值班床上躺着。
平躺着难受,左侧卧位难受,右侧卧位难受,趴着难受,蜷着难受……我变换了N种体位,还是很难受,又想上厕所了,于是再去,尿量比刚刚多了点,还顺便解了点大便,可还是难受啊,有种小便淋漓不尽、大便意犹未尽的感觉。唔,作为一名医生,我很自然地开始鉴别:我是年轻女性啊,既往体健,无任何慢性病史(痛经不算的话),也不可能有良性前列腺增生2个月前体检结果都正常的,我还加做了大便常规也正常,隐血试验也阴性的,没有不洁饮食史,那现在的大小便刺激征,不考虑肠道本身病变和急性肠胃炎,所以,还是考虑痛经。
根据我上大学时《妇产科学》书本所述:“痛经,为伴随月经的疼痛,可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即感疼痛,经期疼痛逐步或迅速加剧,历时数小时至2-3日不等。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部。50%患者有下背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及乏力,严重病例可发生晕厥而急诊就医。一般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嗯,我这是很符合了。
想起昨天学中医出生的同事G哥哥告诉我,按压合谷穴或气海穴可以止痛经。昨天痛经厉害时我也按了,当时好像突然一下就不痛了,于是今天也照旧试试,看看能不能继续见证奇迹。但不管我怎么按,疼痛仍然没有缓解,大小便刺激征仍然很明显,我就一直在躺卧和如厕的状态不断交替。
科里同事进出值班房,看着我眉头紧皱、各种姿势变换,关切地问我怎么了。还好都是医生,加上我平时的女汉子作风,所以很直接地说我痛经了。
——不是说生了孩子就不痛经了吗?
——NONONO,我以我的亲身经历作证,生了两个也会痛经的!(姐妹们看到这里不要绝望啊,不是每个人都痛经的)
——你痛经这么厉害的啊?
——我以前也痛的,但这次的确有点重,我二胎后第一次来经是40天前,难道这次是因为延时所以加重?
——要不要给你拿个热水袋?
——算了吧,估计再过会儿就好了。
——要不要用点止痛药?
——唔,算了,我还在哺乳的,用了就没法喂娃了。
顾虑颇多,针对痛经的方法能紧急处理的方法也用不上了,我就这么一直坚持到了中午,疼痛比之前稍有好转,至少我能起来站站了。护士姐妹那里也没有热水袋,Y姐姐拿了袋生理盐水焐在隔壁开水炉间的大水壶上焐热了给我暖暖下腹。我就随手摸摸肚子敲敲背,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我的右上腹锁骨中线至腋前线的位置能摸到一个圆钝的肿块,而且有压痛!
我的脑袋一下子懵了,快速判断那个位置的器官,肝脏、胆囊、升结肠,没有肝区叩击痛,Murphy征阴性(胆囊炎症时因剧烈疼痛可致吸气中止,为阳性),不像是结肠粪块感,那会是什么呢?我请值班的R姐姐帮忙查体,她也触到了这个肿块,但躺下去后肿块就消失了,站起来才有。是肌肉吗?可是左上腹相同的位置并没有!平时有肿块吗?谁平时没事把自己的肚子全摸一遍啊?
再敲敲后背,右肾区叩痛!联想到半个月前才发生了一次尿石症痛,当时是中午有不洁饮食,下午工作时久站出现腰酸、腹痛,也有明显的大小便刺激征,还有恶心呕吐,所以起初以为是急性肠胃炎,四个小时后出现右肾区叩痛,才考虑合并了尿石症。这次的症状,除了恶心呕吐没有,其他的都很相似,只是因为姨妈在身,所以一开始就误导了我。但我这好了伤疤忘了疼,居然没有警觉,啥时候才能长记性啊!
现实是残酷的,不管我有没有一开始就自我诊断正确,疼痛已经让我无法继续思考。因为曾经历过尿石症的疼痛,我知道有多痛苦,那种腰背部的酸胀感和下腹的疼痛,伴随着大小便刺激征,让人想拿刀把肚子割掉,想粘在马桶上不要离开,想有人能帮忙不停地敲背揉腹按摩,甚至想谁能把我打晕过去结束这种噩梦……疼痛,会让人不理智,会让人抑郁,会让人疯狂,是真的。
虽然此时的我疼痛比上午有所好转,但并不知道还会痛多久。今天上午基本等于没有工作,如果中午不好好休息并止痛,那下午的工作估计也很难继续,右上腹的肿块更是让我心情沉重,作为肿瘤科医生很明白,任何不明原因的肿块都不是好事。主任跟值班医生交代,带我去急诊外科看看,并完善B超检查。
R姐姐陪我去急诊,但我执意先做B超。B超医生淡定地涂好耦合剂,先看了看右肾,说肾积水很明显,再往下探查,在输尿管膀胱口看到了亮光点,考虑结石,嘱咐我多跳跳,很快就能出来了。
——那右上腹摸到的肿块是什么啊?
——是你的右肾下极啊!肾积水肿大了。
确诊了尿石症,我突然理解了整个病程,尤其是为什么昨天的痛经会突然不痛了。
应该是半个月前那次结石最开始在右肾,当它从右肾里出来时遇到了输尿管的第一个狭窄,即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又称输尿管起始处,直径约为2mm。因为泌尿系统与胃肠系统同属自主神经支配,剧痛时可引起反射性恶心和呕吐,所以我当时的疼痛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不过之前有不洁饮食史,所以这个恶心呕吐也不能排除急性肠胃炎的功劳)。
然后结石顺着输尿管继续前行,腰段的输尿管直径约为6mm,本以为到了宽阔坦途,但因为它形状不规则,所以并没有很顺畅地溜走,而是缓慢地爬了半个月,在昨天遭遇了输尿管的第二个狭窄,即跨越髂血管处,相当骨盆的界线段,直径约3mm。因此我昨天早晨来经时只是小痛,后来可能体位变换时结石突然越过了这第二个狭窄,所以昨天的痛经会突然消失。
结石进入了输尿管的盆腔段后,直径约为4mm,也还勉强得过,直到今天卡在了输尿管的第三个狭窄,即进入膀胱壁处,是输尿管最狭窄的部位,没有描述直径大小。而输尿管绞痛可向同侧腰部、下腹部、股内侧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放射,也正好是痛经时的部位,病人如我辗转不安,试图找到减轻疼痛的体位,却往往徒劳不获。而堵在膀胱口的结石导致右肾尿液无法下排而引起右肾积水,所以平时查体难以触及的位于腹膜后的肾脏,却在今日因积水肿大而被感知,且伴有压痛。输尿管的绞痛常伴发血尿,但因为姨妈在身,所以没法让我早早警觉。
好个狡猾的肾结石,三次都靠着合并症巧妙脱身!
经过梳理病程,我猜测这个结石嵌顿径的大小应该在2mm-3mm之间,但最长径就不知道了,毕竟课本上说铸形、桑椹形、鹿角形都有,随它所欲,而我也没有见到这位真凶,更没法把它送去化验成分,以备我“对症下药”。
那为何我会有尿石症呢?这个原因不明,I级亲属家族史应该是我的病因之一,毕竟外婆、妈妈、二姨、三舅、小舅都有尿石症。那为何我会发作尿石症呢?结合病友同事Q的经验,现正是冬春季节更替(季节变换为易发时节,夏季尤高),此为“天时”;我身处亚热带地区,也是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是其好发地区,我国南方比北方更为多见),此为“地利”;春节后工作积压繁忙,常常忘记喝水,还不自觉常常憋尿,此为“人和”。集齐了这三要素,要召唤尿石症复发,真是分分钟的事啊!
虽然诊断明确了,但此时的我仍然痛不欲生,顾不上坚持当小宝的奶瓶了,当妈的不先把自己照顾好,是不能照顾宝宝滴!跟家人发信息简述了病情,让给小宝规律饮食,并肛塞了一粒吲哚美辛(没有确诊前,建议各位病友不要自行用药,以免掩盖病症),辗转反侧后,才获得了短短十分钟的睡眠,然后起床继续下午的工作。
虽然自己也是医生,但整个病程跨越了半个多月,还有休止期,而发作期间自己也被合并症蒙骗了。尿石症的治疗指南中有一项:结石直径<4mm,需观察6周,再根据是否排出而进行下一步治疗。所以真心劝告病友们,看病真的不能急!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远离姨妈痛,远离尿石症!
后记:第一次尿石症痛是3月3日,第二次痛是3月19日,本文写于3月21日,写的时候以为结石已经排出来了(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没想到5月24日下午2点多突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感,开始以为是尿路感染,但想不出来感染的诱因。因为不想吃药,所以喝了很多温白开水想“冲刷”尿道。到晚上11点多,突然感觉不痛了,低头一看,马桶里赫然躺着一颗小石头。纠结了一番,把它用小勺子捞起,冲洗干净,并给这个“罪犯”拍了照。
居然是一颗3*5*7.5mm的卵圆形石头,表面凹凸不平!我太低估它了!从第一次发病,到最终排出,历时2个月21天!而且自它从输尿管排出后,居然潜伏在我的膀胱里2个多月!最终不知是怎么偶然变换体位才进入了尿道而被排出。哎,心疼自己三秒钟T.T
参考书目:
1.《妇产科学》,主编:丰有吉,沈铿,人民卫生出版社。
2.《外科学》,主编:陈孝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3.《局部解剖学》,主编:王怀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