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尿毒症的女儿饱受病痛折磨,母亲决定“捐肾救女”。出人意料的是,母亲在术前被发现罹患肾癌!这对母女该何去何从?
所幸,她们遇到了医院肾移植团队,医生们为这对不幸而又万幸的母女精心设计了“两全之策”:切除母亲的病肾,再将切除肿瘤后的肾脏移植给女儿。
年1月21日,医院肾移植团队为这对母女进行了肾癌切除手术和肾移植手术。这也是沪上首例供肾小肾癌切除后的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手术。如今,母亲已康复出院,女儿也将在春节前出院。
肾癌切除+肾移植:
一对母女的“重生”故事
医院成功完成沪上首例“肾癌供肾”肾移植
“捐肾救女”前,母亲被查出罹患肾癌
30岁的凌姑娘(化名)天生只有一个肾脏(孤立肾),且由于长期肾积水未能得到及时诊治,最终发展到了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不得不依靠血液透析度日。凌妈妈看到自己的女儿整日生活在痛苦中,决定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捐给女儿。经多方咨询,母女俩来到医院,找到了肾移植专家朱同玉教授。经初步检查,凌妈妈的各项检查指标都符合亲属活体健康供肾者的要求。如果没有后来的“意外发现”,这应该是医院肾移植团队开展的一个普通肾移植案例。然而,就在凌妈妈做术前全面体检过程中,医生发现她的右肾上长了一个直径2厘米的肿瘤,而且恶性(肾癌)的可能性极大!“肾癌供肾”肾移植:“创新”带来“生机”
母女之间的肾移植手术还能顺利进行吗?已经有肾癌的肾脏还能再捐出来救助尿毒症的女儿吗?肾移植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被切除了肿瘤的移植肾会出现肿瘤复发吗?一道道难题摆在了医生们面前。
这个特殊的病例引起了医院肾移植团队的高度重视,朱同玉教授、戎瑞明主任医师、许明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外有近百例类似的成功案例,且国外这些案例的长期随访结果均证实:小肾癌切除后作为供肾进行肾移植手术,并不会增加肿瘤在移植肾上复发的风险。朱同玉教授表示,由于存在免疫排斥的作用,一个人身上的肿瘤并不能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生长,这也给肾癌供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于是,医生们将情况详实、客观地告知了凌姑娘和她的家人,充分说明了这次肾移植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在充分了解情况和慎重考虑后,凌姑娘及其家人表示愿意接受凌妈妈右侧肾脏肿瘤切除后的供肾移植手术。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对手术流程进行了细致周密的部署后,凌姑娘的肾移植手术和凌妈妈的右侧肾脏肿瘤切除术在医院相邻的手术室同时开始。许明主任医师首先为凌妈妈进行了经腰小切口的右侧供肾切取术。当右侧肾脏被顺利切除后,许主任马上对右肾进行灌注冲洗、肿瘤切除及创面缝合,并将肿瘤标本送病理检查。随后,切除下来的凌妈妈的右肾立刻被送到隔壁手术室,由朱同玉教授为凌姑娘进行肾移植手术。当吻合的血管开放后,大量尿液立即自输尿管内涌出,肾移植手术成功!同时,凌妈妈的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也出来了,证实被切除的肿瘤为透明细胞癌。目前,凌妈妈已经痊愈出院,凌姑娘也恢复良好,年前可望出院,与家人共度春节。术后,朱同玉教授专门为小凌姑娘制定了具有抗肿瘤复发作用的免疫排斥方案,以预防肿瘤的复发。↑许明主任医师为凌妈妈实施右侧供肾切取术↑朱同玉教授为凌姑娘实施肾移植手术记者手记“创新”背后的“温情”
一个特殊的案例,因为医生们的勇于探索与创新,因为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们的高度信任,最终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一次特殊的肾移植手术,让我们看到了医院肾移植团队敢于突破常规、设身处地为病患着想的仁心仁术。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这场由医患双方齐心协力“打赢”的“战役”,让我们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温情,也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丝丝暖意。
延伸阅读肾移植为尿毒症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由于移植器官来源严重不足,很多患者需要等待两年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机会接受肾移植手术。而“亲属间活体供肾移植”是目前解决器官短缺的途径。医院是上海市唯一一家同时获得心肝肾三个医院,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的单位之一。目前,医院肾移植患者5年带肾存活率为93.5%以上,部分患者的移植肾存活时间超过30年。
专家简介·朱同玉
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器官移植学重点建设临床专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兼肾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肾移植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cine
?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