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在访谈节目《你好妈妈》中提及
嗯哼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事情。
过度溺爱有些父母从小对孩子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一定满足。一旦出现不能满足孩子,他们会说:“都怪妈妈,打妈妈……”父母觉得孩子还小,以为这样的行为是好玩,其实在孩子挥着小手打妈妈的过程,已经在他们的小脑袋瓜中形成印迹。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习惯用这种行为模式来处理自己不良的情绪。父母的溺爱还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认为整个世界都围着自己转。一旦对方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就会重启“打妈妈”的行为。过度严厉还记得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发生的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杀害亲生母亲的案件吗?小学六年级男孩吴兵,因不满母亲的严管,心生怨恨,持刀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在家中。吴兵弑母后还对外公谎称:妈妈外出了!警方带他辨认现场时竟然还笑称:我就是恨她!神情之淡定,一点不害怕。孩子做错事情后,受到家长的谴责和教训,心里肯定难受,不知如何是好。孩子认知度不成熟,父母的冷漠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了,容易变成自私、冷酷、怀疑他人的人,甚至做出某些过激的报复行为。让孩子留守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父母的保护,加上老一辈人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忽略,使其成为其他儿童欺负与嘲笑的对象,由于自己力量的弱小,并且缺乏适当的同伴关系来帮助自己,使得他们在受到别人欺负时更多的只能采取言语攻击来获得内心的平衡。孤独的孩子更加敏感,导致对于一些消极事件的处理方式不当,容易诱发其攻击行为的产生。如何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我们回到开头看看妈妈们的困惑。其实,小孩子出现不听话、抓头发、破坏东西等行为,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太大的“恶意”,他们只是本能地发出内心需求的信号,比如,“我想看电视”、“上学没意思”、“我不想被欺负”……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处理不当,把孩子的行为上升到道德、法律,甚至更高层面,则容易对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影响。那么,父母该如何有效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呢?1.摆正心态对于儿童产生的攻击性行为,需要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因为这是儿童发展时期的正常情况。2.摆正行为当孩子犯了错或攻击他人时,不要持冷漠的态度粗暴对待,这样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不但不能有效缓解孩子的情绪,还会使得孩子的脾气更加暴躁。3.启发思考让孩子反思为什么要对别人做出攻击的行为,明白如果一件事情得不到解决,不一定非要用攻击的方式来粗暴的对待,可以采用平和的态度去处理。4.适当满足父母需要建立自己育儿的底线和规则,适当满足孩子的需要,学会温柔地坚持,而不是过度满足或者过度严厉。《银河补习班》
5.避免奖励
如果孩子打了人,父母不及时制止,打人就成为攻击行为的“奖励物”,使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还可以去打别人。6.处理情绪孩子在生气或遭受挫折时,需要让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但是打人、扔玩具是不对的。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但如何表达情绪所采取的行为结果有良性和恶性之分。7.培养兴趣通过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净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参考文献:
DodgeKA,CoieJD,LynamD.Aggressionandantisocialbehaviorinyouth.InWDamon(Serieseditor)NEisenberg(Volumeeditor),Handbookofchildpsychology:Social,emotional,andpersonalitydevelopment(Vol.3,pp.-).Toronto:Wiley,.TremblayRE,NaginDS,SeguinJRetal.Physicalaggressionduringearlychildhood:Trajectoriesandpredictors.Pediatrics,,:43-50.杜玲利范志光魏欣李英.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孤独感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0(12):.纪林芹张文新.儿童攻击发展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21.-END-作者:MT编辑:番薯设计:昊昊(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往期好文: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