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病人在20一40岁,前列腺精囊结核无明显症状,偶感会阴和直肠内不适。严重的精囊、前列腺结核往往表现为精液减少、脓精、血精、久婚不育。附睾结核一般开始为硬结,无痛,生长缓慢,病变发展肿大形成寒性脓肿,与阴囊皮肤粘连,溃破形成窦道经久不愈,流出稀黄色脓液。双侧附睾结核约占一半.双侧病变精液无精子。
病因(一)发病原因
肾积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肾积水又称为先天性肾积水、自发性肾积水、特发性肾积水。最主要的病因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梗阻,它往往是由于这个部位的肌细胞被大量胶原纤维分离,失去了正常的排列,不能有效地传递来自起搏细胞的电活动,阻断了正常蠕动的传送。
先天性肾积水多由机械性梗阻所致,其原因主要有:①异位血管:如来自肾下极的迷走血管压迫;②纤维条索;③输尿管肾盂高位插入;④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obstructionofureteropelvicjunction,UPJO)和瓣膜;⑤膜性粘...
检查项目1.尿常规检查在肾盏扩大后常出现红细胞和蛋白。
2.肾功能检查包括尿素氮、肌酐测定以及廓清试验等。双侧肾积水肾功能严重受损时,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3.影像学检查
(1)X线尿路平片:可显示增大的肾影和结石。
(2)B超:此方法简单方便,无损伤,对积水量、肾皮质厚度的探测均较准确。并能初步与肾囊肿、肾肿瘤相鉴别。B超对肾积水程度的判断标准是:积水早期:超声图像无明显变化;轻度积水:肾窦内有带状卵圆形或菱形回声区,实质变化不明显;中度积水:肾窦呈典型的手套状、烟斗状或车轮状无回声区,实质变薄但大于正常厚度的1/2;重度积水:肾窦内有较大多房囊状无回声区,实质明显变薄但大于正常的1/4;极重度积水:肾窦内无回声区呈巨大囊肿形或有不完全分隔,实质菲薄,不易分辨。
(3)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测量肾内动静脉血流频谱值来反映患侧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测量参数有收缩期峰值(systolicvalue,SV)及阻力指数(resistantindex,RI)。SV主要反映肾血管充盈度和血流供应强度,RI反映肾血管的阻力状态,与血管弹性和肾间质改变有关,也与肾血流量有关。以RI0.7为标准诊断梗阻性肾积水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8%。
(4)IVU静脉泌尿系统造影:可了解一侧抑或双侧肾积水、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程度(部分或完全)等情况。当积水严重影响患侧肾功能时可能显影不佳。大剂量IVU并延迟摄片时间,可发现肾盂肾盏扩张、膨大。IVU可诊断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①泌尿系管腔内疾病:如肾和输尿管结石,是尿石症确诊的方法;②泌尿系管壁病变引起的梗阻:如肾和输尿管上皮性肿瘤、结核、输尿管瓣膜和息肉;③泌尿系管壁外疾病引起的梗阻:如IVU还可根据集合系统显影的浓淡和肾积水的程度来判断分肾功能状态。
(5)逆行肾盂造影:将输尿管导管插至梗阻处,快速推注造影剂,可显示梗阻的部位、性质。如积水严重可在逆行造影后保留输尿管导管引流尿液,以缓解患侧肾功能,以待进一步处理。
(6)肾穿刺造影:适用于IVU显影不满意、逆行肾盂造影失败的患者。可见肾盂呈椭圆形扩张、边缘光滑。轻度积水肾小盏杯口饱满呈杵状,重度积水呈圆形膨大犹如棉桃,肾实质变薄。
(7)CT:可清楚地显示肾脏大小、轮廓、肾实质、肾积水及尿路以外的病变。CT强化造影,可了解肾脏功能、肾脏病变的鉴别。
(8)MRI:对于肾功能障碍、造影剂过敏、梗阻病变避免介入性感染及患者不能耐受IVU时,可施行MRI尿路水造影,利用尿液在T2加权中为强信号,可对尿路系统行冠状、矢状及横断扫描,对梗阻部位及性质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9)肾盂灌注试验:用于诊断尿路梗阻难以确定的病例,是近年来认为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4.肾图呈梗阻型肾图曲线。若采用利尿肾图对判断是否有明确的梗阻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有帮助。方法是在常规肾图检查后,嘱患者饮水,静脉注射呋塞米(0.5mg/kg)后再作肾图,可能出现以下结果:两次结果均为正常曲线,说明没有梗阻;常规肾图有梗阻而利尿肾图正常,说明上尿路梗阻后仍有代偿性排空,或提示上尿路扩张可能是由于肾盂、输尿管平滑肌张力过低所致;常规肾图正常而利尿肾图为梗阻性曲线,说明有潜在的梗阻存在;两次均为梗阻肾图,则系真性梗阻。
临床诊断1.腰痛、腰部囊性包块。
2.B超:肾脏体积增大,皮质变薄,实质内大小不等液性暗区。
3.X线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积水。
4.同位素肾图,梗阻型肾图。
5.经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显示肾积水。
并发症肾积水可以有两个主要的并发症。
一是形成结石;一是引起感染。感染会加重梗阻、加速肾功能的损害,最后成为肾积脓。结石同样也可使梗阻及感染加重,从而互相促进,互为因果。肾积水还可以合并高血压。
预防保健治疗1.保守治疗(1)肾积水较轻,病情进展缓慢,肾功能已达平衡和稳定状态可观察,但应定期检查了解积水进展情况。
(2)可自行解除的梗阻,如孕妇生理性肾积水。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肾积水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明显,肾功能不断下降,梗阻病因明确,有并发症存在,应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的原则:
①解除造成肾积水的梗阻性疾病:如结石应去除;解除纤维索带或迷走血管的压迫;前列腺增生可行电切或摘除等。
②严重的肾积水致患侧肾功能全部丧失或有严重感染积脓,但对侧肾功能良好,可行患肾切除术。
③肾积水致患侧肾功能极差,对侧肾由于其他疾病功能不佳,甚至尿毒症,积水肾宜先行肾造瘘术,待肾功能恢复,再进一步处理梗阻。
④双侧肾积水,注意排除下尿路梗阻原因。一般先治疗情况好的一侧,待情况好转后,再处理严重的一侧。通常先做一侧肾造瘘术。
⑤肾小盏积水,漏斗部梗阻多由结石引起,如无临床症状,一般无需手术。
⑥整形手术原则,注意正常的肾输尿管解剖关系,保持肾输尿管的畅通引流,吻合处应在肾盂的最低处。吻合时防止内翻,力争缝合后呈漏斗状。修复时尽量将纤维组织粘连瘢痕切除干净,勿伤及血供,适当保留周围脂肪组织,以覆盖手术野。
(3)术后问题及处理:一般说来,由于尿路梗阻后所引起的肾积水是长期的病理过程,手术解除梗阻只是从形态学上解决了问题,为肾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梗阻解除后肾功能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引起泌尿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否则,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不当,同样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些问题包括:
①梗阻后利尿:上尿路急性梗阻缓解后的1~3天内,患者可出现利尿现象。24h尿量可为~ml。在短时期内持续排出大量的尿液,必然会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失调,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造成梗阻后利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A.梗阻后血中尿素氮和排钠激素的蓄积,使肾小管对水、钠和氯的重吸收功能降低;B.肾小管上皮变平、吸收面积减少、碱性磷酸酶和Na-K-ATP酶明显减少。随着病程的进展,肾小管的功能逐渐得到恢复,尿量会逐渐恢复正常。
②对抗平衡问题:根据肾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对抗平衡问题,患肾功能的恢复有赖于体内代谢负荷的刺激。因此,一侧肾积水而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如对侧肾功能完全正常,那么患肾的梗阻即使得到解除,但它得不到体内代谢产物的刺激,故其肾功能的恢复会很慢。而如果对侧肾脏的也有一定的损害,患肾在梗阻解除后功能的恢复会快一些。由此可知,如果两侧肾脏均有梗阻时,在保证患者全身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可先解除肾功能相对较好的一侧肾脏的梗阻,然后再尽快解除另一侧肾脏的梗阻。
③梗阻对肾脏的影响:梗阻后由于水钠潴留,全身血容量随之增加;肾素活性增加,可导致高血压。在梗阻解除或切除患肾后,部分患者的血压即可随之下降。肾积水时由于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可导致红细胞增多症,肾切除后也会恢复正常。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