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主任蒋朝阳带领医务人员查看患者病情
患者为重症医学科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7月2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科室,感谢医护人员用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的护理,竭尽全力将他从死亡边缘挽救了回来,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6月21日,66岁的梁姓患者因左侧肢体乏力、气促伴腹胀3天、神志昏迷,被送入医院,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合并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脑梗塞,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并右肾积水、多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基础疾病,如行手术,风险极大,且术后恢复情况难以预料。重症医学科主任蒋朝阳会诊患者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患者病情及相关辅助检查认为,患者基础疾病多、手术条件差,可能难以承受手术及麻醉打击,但患者病情极其危重,若不行手术清除原发病灶,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疗效差、救治希望会更渺茫,建议实施手术治疗。6月22日,患者家属同意手术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普外科为患者实施全麻下胃穿孔修补+腹腔脓肿引流+肠粘连松解术。术中发现患者腹腔积脓约ml,感染十分严重,情况不容乐观。术后,患者转入ICU继续治疗。得知患者情况,患者家属全都慌了神,没了信心。患者儿子找到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黄绍菲说道:“护士长,我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父亲情况没有好转,请医院帮他联系一辆救护车,让父亲能留着最后一口气回到老家。”黄绍菲听到后立刻安慰到:“你父亲才66岁,年纪不算很大,你们不要轻易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ICU都会尽全力抢救治疗,做最后一搏。如果情况实在无法好转,病情持续恶化再作回家的打算吧。”患者的家属重新燃起信心,愿意配合医务人员一起做最后的努力。患者没有脱离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因病情恶化而死亡。重症医学科主任蒋朝阳带领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征波、主管医生张展、田景文制定治疗方案,利用重症超声、乳酸导向等先进监测手段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精细化容量管理,并配合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机械通气等全面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患者的病情暂时稳住,医护人员没有丝毫松懈。主管医师每隔十分钟就去观察一次,动态复查相关指标,一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术后第2天,患者恢复自主血压,尿量恢复正常,呼吸机显示有自主呼吸。呼吸治疗师刘琴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呼吸模式。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黄绍菲要求当班护士积极加强气道护理,警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注意腹部伤口敷料周围脓性渗液对皮肤的刺激,做好皮肤护理等措施。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情况不断好转,患者神志逐渐转清,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感染得到了控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6月29日,患者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治疗。看到自己的父亲被医务人员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患者儿子万分感激地说道:“非常感谢医务人员高超的医术、高度的责任感给了我父亲又一次生命!”
看到康复后的患者,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感到很欣慰,当初的努力和坚持没有白费。患者送来的医院医疗技术的充分肯定,也激励每一位医护人员,继续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田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