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糖尿病防治指南”规定ACR的中国标准:
正常人:男2.5mg/mmol(25mg/g);女3.5mg/mmol(35mg/g)
微量白蛋白尿期:男2.5--30mg/mmol(25--mg/g);女3.5--30mg/mmol(35--mg/g)
大量白蛋白尿:男女一样,30mg/mmol(mg/g)
美国仍采用ACR男女统一的诊断切点:30mg/g。而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也“愿意”采用美国一刀切的“切点”,更容易记忆。
当您的尿白蛋白异常了,一定还要动态观察。就是要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它进展的速度。如果进展较快,很快进入到大量蛋白尿期甚至肾病综合征阶段,常常提示就不一定是单纯的“糖尿病肾病”啦,建议到肾病科去诊治,可能会被推荐进行肾脏穿刺来诊断。
尿蛋白异常是所有肾脏病变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姑且不论您的尿蛋白异常是不是“糖尿病肾脏”引起,先从大方面讨论一下慢性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
如上图,终末期肾病(ESRD)就不讨论了。说说其他。
1、易感因素:即是对肾脏损害的易感性。是易感性,从后面的“实例”也可以看出,都不是人为可以干预的:老年,肾脏病家族史、低出生体重,民族,低收入-----也可以不用更在意。这部分内容只能提示,有慢性肾脏疾病家族史的老糖更应该注意。
2、开始因素:直接引起肾脏损害的因素。在后面的“实例”中,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有数据统计,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病因,超过其他因素的总和。
自身免疫疾病,主要包括人们眼中的“肾小球肾炎”,以及不太常见的“狼疮肾”等。近年来此方面的病种有增多趋势。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急慢性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包括泌尿系结核等等;
尿路结石,尤其是有“肾积水”的梗阻情况,会降低“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严重者可以出现急性肾衰竭。
药物毒性,经典的是氨基甙类抗生素。
肾囊肿。近期我已经见到有3个患者是因为肾囊肿导致“尿毒症”的患者了。所以,有必要提醒有肾囊肿的病人,要定期B超检查。
3、进展因素:加重肾脏进展的因素中,除了血压和控制不佳的血糖以外,大量蛋白尿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证据证明,尿蛋白越多,肾脏进展越快。此时,尿蛋白由肾脏受损的结果转变成了加重肾脏继续进展的原因。除此以外,还有吸烟因素(如果您的肾脏已经有问题了,还害怕得很,那就把烟戒了吧!)
如果您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已经超标,并且就考虑是糖尿病肾病,应该怎么做呢?
听陈大夫给您慢慢讲:
一、保持血糖良好:糖化血红蛋白最好达到或接近正常,同时尽量避免低血糖,减少血糖的波动。有研究证实,经常低血糖或血糖的巨大波动比持续的高血糖对肾脏更不利。在考虑降糖药物对肾脏的影响方面,更多考虑的是药物的代谢,要避免药物蓄积增加低血糖(不管口服药还是胰岛素)风险。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期的糖肾,积极的控糖是可以逆转的。
二、饮食问题:
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可以有效减少尿蛋白,但在肾脏损害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在出现大量蛋白尿就应该减少蛋白质入量,一般推荐为0.8g/kg.d;而从GFR下降开始,就推荐为0.6g/kg.d,并同时补充复方a-酮酸,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叶酸、钙、铁。(不明白计算的话,去看看我关于饮食计算的内容)。
在尿微量白蛋白尿期,虽然没有说要限制蛋白质的量,但是至少不要过多。正常成人,一天蛋白质的供应量应该是.08--1.2g/kg.d。很多尿白蛋白超标的人,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都是超量的。要把这个超的量去掉!
随着蛋白质的限制,就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