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最大消费,我买了一套房

“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使命”

作为年毕业的人,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幸运在于我们的学生时代没发生大流行,我们得以正常的进去社会。不幸在于,我们进入社会后世界生了大病,一些原来的认知,习惯,甚至是做法,在一一得被颠覆,比如,要不要买房。

楼市狂飙的那几年,正是我们大学时代,无数的造富神话是以房产的形式存在的。比如有同学是一线城市土著,我们会说:有钱人。有同学家里拆迁了,赔了几套房,我们会说:带带弟弟。在那时,我们会把城市里有套房子当做混得不错的标志,混得不错的多少,取决于城市的能级和房子的数量。

但在过去三年,伴随着口罩事件下居民的不安全感加深,国家对房地产最严厉的管控,让挣钱买房子,买房子能生钱的理念被打破。能在过去三年买房子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勇士,敢于挑战国家严厉的政策,敢于接收高额的利率,没有一定的勇气在身上怎么行。

但随着口罩事件的结束,国家政策的转向,甚至是房贷利率的下降,大家的观念出现了分化。一方认为这是楼市短暂的回调,是给未上车者降低门槛的机会。一方认为这是楼市的转折,是过去二十年楼市上涨后的尽头,此后便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崩盘。多空两方势均力敌,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各自带着拥趸唇枪舌战,好不热闹。

就跟时代的一粒灰,就是个人的一座山一样。对楼市的未来是涨是跌,有些人可能只是一场辩论,但有些人可能就是一场赌上未来的行动。比如现在在敲字的我。

作为一个坚定看多中国未来的人,自然对房地产的未来依旧看好,但作为一个有一点专业在身上,但又不多的金融专业人员,又深切的认同一些观点,以后的楼市会走向分化,一二线的城市跟三四线以下的城市会走上不同的路。在排除一线城市买不起,部分认为有潜力的二线限购外,我将其目标锁定在了家乡省会上,一个目前为止我认为的最优解。

作为一个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我预估着楼市将在疫情结束后开始有所反弹。又预计着,我们将在年春节后放开,所以我在今年底买应该是最合适的。那时候既可以踩在低点,又攒了一年的钱,首付上可以有一定的空间。但就跟我对自己的认知一样:有点专业,但不多。国家在年前就放开了管控,这让我觉得得提前实施计划了。

于是,在过年前的一个多月,我开始线上学习我省这个省会的布局,这个我每次上大学以及工作时都会经过的城市,以前却从来没有熟悉过。在确定好我想要的方位后,开始线上踩盘。每加一个中介后都以小白自居,请教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看法,在结合了多个中介的说法,看了无数篇攻略后,终于形成了自己最初的计划。

在公司公布过年放假通知时,我注意到放假时间的不合理,其中有几天放假前还要休周末,于是我提前请了假。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后,我开始约其中的一个中介看房,在那两天的实地踩盘后,我找出了心怡的两个盘。那接下来该干什么呢,付钱?不,是要钱!

该不会觉得一个刚毕业三四年的正常小朋友能独自负担起一个二线城市的首付吧。如果觉得正常,那说明你的圈子就那么高,我想跟你做朋友。如果觉得确实不正常,那咱们继续说。

我觉得家里能给钱的原因在于,在我刚毕业那年,我爸就说过可以先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给我付个首付,月供自己来承担。专业如我知道了小城市的房价没有未来,也知道了家里好像还是有点钱的。在又工作了三年,自己能负担大半首付的前提下,跟家里要那早在三年前就说可以给我付首付的钱,这都是合理的吧。虽然家里人对我表达了不支持,但不支持的点只是觉得我行不行,不是说不可以。在我摆出经济实力后,家里人也没有多说了啥。只是因为家里的钱放在定期里,要下半年才能到期取出。

我觉得正好,跟我的计划一样,当时想得正是,口罩事件在节后结束,那就年底买,在节前结束,那就提前到下半年买。但计划和变化一般以反方向的形式存在,节后没多久,可能是小阳春,可能是积攒三年的需求突然爆发。那个城市的好多楼盘都在涨价,好巧不巧,我看中的也在涨价之列。其实说不上巧了,自己看中的说明别人也看中,涨是正常的。就这样,仅仅差了两个月,我看好的楼盘涨出了我一年工资。节前低价买就有些吃力,节后再涨,说明我与之大概是无缘了。

转折点到了五一,以前涨价的楼盘突然又放出优惠,价格又到了我年前喜欢的价格。我原本就打算在五一回去看其他楼盘,这下更让我有了回去的必要。甚至,我还把我妈从家里拉到了省会,让她也看个心安。

五一这五天,我有四天在跑盘上,从第一天把这个区域内中介认可的楼盘全逛了一遍,第二天在看中的楼盘中着重再看,第三天带着家人去到处游玩,顺便跟她们商量了一下想法。第四天把家人送回去后,就看中的楼盘磨价格(其实本来就打算讲讲价的,因为这时候我的钱全在理财上,没钱也没打算付钱),谁知道家人回去后就直接把钱打了过来,再加晚上交流,又优惠了两个点。我想这可能是缘分吧,家里给钱了,开放商优惠了,那就这样吧。于是第五天,我退了早就抢到的高铁票,改成了最晚的飞机,在中介的接送下,我到了售楼部定金。高额的定金(十万)让我没了违约的想法,于是我就这样有点冲动下决定了人生的第一套房。之后搭乘最晚的飞机,排最长的网约车回到工作的城市,在睡了三个多小时后准时出现在了公司工位上。

就如开头说服自己的那句话一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必要一环,我不做,我的后代就需要用更大的努力做了。于是,我这次用行动投票,站在了看多一方。

因为要的匆忙,家里人的支持比原先答应的金额少了五万,这让原本刚好这个预算的我少了腾挪空间。测算了一下,等我真正凑起这首付,我四年的工作积累瞬间归零,甚至我还跟置业顾问确认,我先交首付后,是不是可以不接房,因为没钱付维修基金和契税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ueshuizu.net/ssjsdyy/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