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做完艾灸后,很少会去注意自己的灸痕。但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艾灸后几乎总会留下一些或浅或深、或浅黄或紫红的灸痕。
看灸痕,判断健康情况其实身体健康与否,通过灸痕就可以判断的:
1、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调理一段时间。如出现大面积积黑紫印迹时,则表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
2、呈散紫点,深浅不一:表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3、淡紫发青伴有斑块:一般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部位则系气虚血瘀。此点常伴有压痛。
4、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5、呈鲜红散点:通常在背部大面积出现,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预示该穴所在脏腑存在病邪。
6、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温邪。
7、表面有纹络且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8、水汽、水珠: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应;水肿水汽过多者,揭示患气证。
10、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淤症。
11、皮色不变,触之不温:提示患虚症。
12、汗毛耸立:风、湿、寒均重。
观察灸泡颜色,辨身体状况很多人在艾灸的时候,通常也会灸出水泡(这里的水泡不是烫伤)。实际上,从灸泡的颜色上,可看出你的身体状况是怎么样的。
水泡是无色的,说明是寒湿;
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郁热的表现;
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
水泡出现后,一般会有轻微疼痛感,有的人则没有任何痛感。
其实,遇到水泡后,不用害怕,不用担心,也不用考虑说要停灸多久,大可以继续在水泡的位置施灸,数次后水泡就会自行溃破。溃破后,仍然可以继续施灸,直到结痂。结痂后,还可以施灸,这时会有液体状的物质从痂体下渗透出来。
事实上,以上的种种表现均为艾灸后的排病反应,而流出来的液体状物质也大多为人体瘀滞的废物,这些废物的不断流出,会加速身体的康复。所以,艾灸出现灸泡是件好事!
温馨提示
灸泡出现后,也不会化脓,所以一般不需要消炎药水消毒。如果盲目消炎,反而是画蛇添足。此时应当相信你身体的自愈能力。不久水泡破裂后,就会很快结痂,基本上不会出现化脓发炎。但是患者伤口如果接触了不干净的物质或在不洁的环境中活动,那就另当别论了。
艾灸后皮肤瘙痒,体内有风寒湿邪除了出水泡,还会有灸友艾灸后感觉灸过的部位发痒,有的还会伴着出现疹子,瘙痒难耐,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体内有风寒湿邪。
因为,艾灸可以帮助人们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其中有一部分会通过皮肤外排出去,这些排到皮肤上面的毒邪就会刺激到皮肤,导致皮肤发痒。并且毒邪在排出去的过程当中,皮肤上面就会出现不同症状的疹子。这就是常常说的排毒以及排病的反应。
对于这种现象,只要可以忍受,一般不用理会。如果不能忍受,就需要暂停艾灸。体寒重的人在艾灸过程当中会频繁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如果自己也属于这种人群,那么我们就需要有耐心坚持下去。
常见病艾灸穴位指导:
一,风湿科
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网球肘、腱鞘炎、足跟痛、老寒腿、落枕
二,心脑血管科
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血栓、脑动脉硬化、面瘫、抑郁症
三,五官科
鼻炎、咽炎、牙痛、眼睛干涩、近视、斜视、流泪症、白内障
四,胃肠科
便秘、结肠炎、胃炎、胃寒、胃下垂、胃癌、阑尾炎
五,呼吸内科
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甲状腺炎;
六,妇科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产后少乳、不孕症、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宫寒、盆腔炎、宫颈炎、尿道炎、乳腺炎、子宫脱垂、子宫内膜异位、腺肌症、产后风、乳腺癌、更年期综合症
七,美容科
去斑、减肥、狐臭、口臭、灰指甲、白发、豆豆
八,男科
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肾虚、阴囊湿疹、精液不液化、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
九,神经科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中风、失眠、神经衰弱、面瘫、癫痫
十,泌尿科
尿潴留、尿失禁、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炎
十一,小儿科
小儿感冒、小儿咳嗽、小儿遗尿、小儿腮腺炎、小儿泄泻、小儿惊风、小儿夜啼、小儿疳积、小儿疝气、小儿推拿、捏脊、四缝穴
十二,肿瘤科
鼻咽癌、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白血病
十三,其它
胰腺炎、肺气肿、改善微循环、甲亢、甲减、口腔溃疡、上火、祛湿气、甲状腺结节、肝炎、乙肝、脂肪肝、肾积水、头晕(眩晕)、脾虚、带状疱疹、淋巴结肿大、醒酒、戒烟、胆结石、胆囊炎、手麻、脚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