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出十亿估值闪修侠CEO王源修手机也能

文|朱晓培年之前,王源在一家外企上班,公司里同事们去国外出差,最喜欢带iPhone回来。但是,iPhone坏了没人会修,他们就找负责IT的王源帮他们看看。那个时候,智能手机刚刚起步,国内会修的人不多,王源喜欢研究,一来二去的,成了国内最早会修智能手机的一批人。年,他辞掉工作,在杭州电脑城开了一个手机维修店,一干就是5年,开出了5家属于自己的店铺。在那些年里,中国的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一直在高速增长,快速地从两亿台变成五亿台,市场规模从几千亿一下子拉到万亿级。在这个繁荣的市场背后,国内并没有出现一个服务品牌。相反,智能手机的维修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同时,服务环境上却变成了劣币驱逐良币,坑人、偷换部件的事情经常发生。王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门槛过低,线下的服务不能标准化。“任何一个行业,一旦到了白热化、到了市场环境最复杂的时候,就意味着一定会有最大的机会产生。我们无非是去寻找这个机会在哪里。”年的时候,王源隐约感觉到了机会的存在,但是抓耳挠腮,还是没有想到机会在哪里,陷入焦虑的他甚至跑到了乌镇边上的香海禅寺闭关了几天。几乎同时,中国的O2O市场快速膨胀,从美甲美容,到洗衣洗车,上门服务几乎触及到了所有人们能想象到的地方,理所应当的,王源做了上门修手机业务,闪修侠。当时的O2O市场一片火热,但凡人们想得出来的服务都有机构在投,不过闪修侠却没有进入到大机构的视线,毕竟,上门修手机这件事儿,看起来既不能形成垄断,又太难以标准化复制了。3年多过去后,红火一时的上门服务早已经哀鸿遍野,即使是活下来的公司也都进入到了蛰伏期,不再轻言万亿市场。而闪修侠不但熬过了年的资本寒冬,还在资本市场起伏不定的年内9月拿到了B+轮,万元,估值达到了10亿元。一个看起来没有门槛的修手机业务,是如何能做到10亿元的市场规模,并熬过一次又一次的资本寒冬的呢?修手机也可以做成大生意商业与生活:辞职去修手机,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困难吗?王源:辞职也算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吧,当时的工作也不错,也比较体面,你突然说自己要修手机了,落差还是比较大的。商业与生活:什么时候认识到修手机也可以做成一个大生意的?王源:我做了三四年,开了5家店后,就发现开店这个事情没法复制下去了。把线下店做成非常大的规模,是需要非常多的武装力量的,包括连锁管理层,标准化复制等。但线下修手机属于非标品,每个店的服务水平与店长的个人能力又有很大的关系,当什么事情都涉及到人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标准化复制了。而且,用户对修手机这件事的认知,一般是认一个人或者一个店,很少是认一个品牌的。当时,中国的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在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一下子到了万亿级别。我们能看到这里面会有大的机会,但是具体的机会在哪里我还不知道,一边去翻阅国内外的资料,一边去找变化的机会。大概年10月,我一度陷入到了一个封闭的状态,还去香海禅寺搞禅修。因为在寺院里面,有三天手机是要上交的,上交前我就发了条朋友圈。结果等禅修结束,发现那条朋友圈没有发出去,别人都以为我失联了。特别是做生意的,问我是不是跑路了?商业与生活:感觉到了要变化,但是不知道怎么变?王源:对。感觉到前一段路程到了该变化的时候,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变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就挺着急的。我们也很清楚,房租、人力、获客成本的增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信息透明又让价格越来越透明,利润将会被无限拉低。一旦到了那个临界点,就完蛋了。几乎在同一时间吧,中国的O2O特别的火,流行上门服务。我一想,上门服务可能挺好的。然后,通过蛛丝马迹发现美国有一家公司iCracked专门做手机上门维修的。闪修侠的雏形就这么出来了。坦白讲,我们运气不错,赶上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情,智能手机引爆移动互联网行业,反过来移动互联网又推动了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当我正式去思考闪修侠规模能做多大的时候,会发现中国几乎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那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中国人大多数都有智能手机,但这个行业过去基本没有任何质的变化。这个行业太需要变化,我们也需要变化。在杭州百脑汇开了四年公司,百脑汇每天都有大量人去投诉,但我们没有接到一个投诉。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创办闪修侠的时候,给自己立了一个很高的Flag,就是要推动和改革中国修手机行业的发展。当然了,现在我们的Flag立的更高了,整个3C行业的服务都要去改变掉,这是相通的。商业与生活:闪修侠和传统的修手机门店的本质区别在哪里?王源: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我们并不清楚怎么做,模式并不清晰,但我们很清楚这是一个有别于传统的服务。我们当时最直接的感受是,以前的服务是功能性的:你需要修手机,我给你提供技术,修好了,问题就解决了。做闪修侠后,我认为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让用户体验到非常舒服。服务一定是要有温度的,这对手艺人的要求就非常高。筛选人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个理念:作为工程师也好,手艺人也好,能把手机修好,那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是你的敲门砖。在这个基础之上,你需要有“职素能力”,包括执行能力,沟通能力,这些能力是很重要的,远远大于技术。技术是一个标品,它可以通过考核和认证相对于标准化的,但服务理念就是很虚的了。我们在服务上追求两个过程,第一过程叫“千人一面”,一千个客户体验到闪修侠的流程是一样的。今天是第二个过程,叫“千人千面”,在保证统一标准流程的基础上,让他感受到我们的品质,在服务上做到不一样,做到有温度。人解决了之后,再解决的就是用户的问题,是一个挺有趣的,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如何把用户搞过来这件问题上,我们也走过弯路,应该是目前闪修侠走过的最大弯路。口碑的力量商业与生活:这个最大的弯路是什么样的?王源:一开始我们去做这件事情,会陷入O2O思维。因为我也是O2O项目,上门服务,不可避免的就陷入了O2O的惯性思维里,包括补贴、做活动。比如,在渠道上,我们搞过地推,一天贴了两千张手机膜。我们把杭州互联网公司全贴了个遍,导致了杭州互联网公司的人一度认为,闪修侠是个贴膜公司。我们还去了学校,年的夏天,杭州三四十所高校全去了,也是一天一两千张膜,膜贴出去之后一度被电信公司当做优秀的校企合作案例,引入到各省的优秀案例里面。也买了很多KOL的流量,因为认为开车的人是目标用户,还去电台打广告。结果就是招黑:修手机的公司,去电台打广告,这群人脑子肯定有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有了几十万的粉丝,这是唯一剩下的东西。但推一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ueshuizu.net/sjsdyy/10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