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商住两用项目的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的缴纳实际上处于灰色地带。
今年以来,北京市场上的商住项目加速入市,成交也异常火热。面对市场的升温,商住房背后隐藏的一些问题也在显现。最近,位于大兴区的一商住项目在交房时发生了业主与开发商的纠纷事件。纠纷的核心是商住项目是否应该缴纳住宅维修专项基金。
伴随着商住项目成为刚需人群置业过渡区的重要选择,购房前做好准备显得更为重要。
疑惑买商住房,要交“住宅专项维修基金”?
不久前,位于大兴区的一商住项目收房现场,由于部分业主不肯在“住宅专项维修基金承诺书”上签字,无法从物业处得到房屋钥匙。
“我们买的是50年的商住项目,并不是70年产权的住宅,为什么要交住宅专项维修基金?一开始有业主看到承诺书上写的是‘住宅’专项维修基金,便质疑项目方。项目方工作人员称是失误,可以把“住宅”两字抹去。”该项目一业主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该项目方提供的“承诺书”上,要求业主在年1月之前交纳元/平方米专项维修基金款项。
商住房这一类产品,由于土地性质为非住宅用地,一般不强制性要求设计配套设施,在贷款期限、税费优惠、水电费、落户等方面都有一定限制。那么,面对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市面上的商住项目是否都需交纳?
政策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非住宅需交
与上述业主情况不同的是,孙女士3年前在台湖购买了一套商住房,她表示在交房时并未交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同时,该项目开发商旗下已收房的商住项目均没有收取住宅专项维修基金。
同样是购买商住房,为何有的需要缴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有的则不需缴纳?
为此,记者查阅了9年发布的《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发现,其第二章第六条里明确规定,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非住宅,或者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外与单幢住宅结构相连的非住宅,需要按照该管理办法交存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的。
同时,该管理办法规定: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标准为:独立式住宅、非住宅为50元/平方米;多层住宅、非住宅为元/平方米;高层住宅、非住宅为元/平方米。
记者在北京市住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