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阿尔巴德定理自嗨型企业的破局之法

现今很多企业,多以市场蓝海作为经营范围,并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研产品,却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究其原因,多在不了解消费者的情况下,就开始研发产品,这样就算产品再独特,也没有消费者买单。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洞悉消费者要想售出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就需要洞悉消费者。这里一个很简单的管理学定律“阿尔巴德定理”可以学习应用。“阿尔巴德定理”是由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提出的。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先生认为: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在“阿尔巴德定理”中,将消费者会不会购买产品分为四个要素,分别是“了解”、“需求”、“相信”和“满意”。当一个产品具备这四要素后,意味着消费者就会进行购买。了解:了解消费者,是企业能不能产出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的一个首要要素。这里需要企业深入到潜在消费者所处的环境中,了解消费者自己及周边的环境,并在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对产品提出需求。需求:在对消费者了解完毕后,这时企业就需要脱离消费者所处环境,从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消费者的状况,去发现消费者最本质的需求。相信:很多时候有好的产品,但消费者不认同,也是白搭。这时需要让消费者相信企业、认可企业。可以利用产品本身质量、口碑、服务等方面,对消费者进行宣传,使消费者认可企业。满意:这一项就需要动用更多的资源在产品上,比如增加产品的功能、性价比、服务使消费者在得到产品后,会有物超所值的感觉,从能够增加消费者再次购买或对他人进行推广的几率。当你能够熟练运用“阿尔巴德定理”时,就能够为潜在消费群体打磨出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进而完成了从“请消费者注意本公司的产品”换位到“注重消费者来生产产品”的经营方式。那么,先了解后生产,这个流程真的有用吗?以下有个案例可供各位参考。阿尔巴德定理的运用:戴尔崛起年时,年轻的戴尔集团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正在美国奥斯汀的德州大学学习医学。当时迈克尔·戴尔非常喜欢捣鼓计算机,可那会儿计算机是一种奢侈品。由于家庭条件一般,根本满足不了他的兴趣,为此,他非常头疼。在学校玩电脑的一段时间里,戴尔发现,学校内的师生在买电脑的时候,经常为买不到自己所希望配置的机器而苦恼。所以,戴尔就出于兴趣开始做起电脑硬件升级维修的业务,只要有人找他,他就上门服务,根据客户电脑情况以及经济状况帮忙进行硬件升级。后来,戴尔干脆就用平常挣的钱,从电脑批发商那里进了一批积压电脑,利用长期上门帮忙升级电脑的经验,将这些电脑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进行硬件升级,然后以低于零售价10%~15%的价格卖给学校里的师生。结果这个生意让他第一年就挣了5万美元左右。这时,戴尔感到自己的事业要开始了,直接从学校退学进行创业。随后,迈克尔·戴尔成立了戴尔公司,并秉承一个宗旨:每个消费者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学生钱少,就会买配置比较低的电脑;教授富裕,就会买配置高的电脑,所以应以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可以看出,戴尔的公司之所以能进军世界百强的秘诀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实行了以消费者购买要素为核心的生产与销售策略。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与销售人员就为消费者提供什么。当你涉足市场蓝海时,并不等于你就能从这片蓝海中大捞特捞,取决于你是否用心去研究消费者。只有将生产和销售的重心完全放在消费者购买的“阿尔巴德定理”四要素上,这样才能不断获取客源,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yueshuizu.net/sjsdyy/10645.html